台商給的獎金大勝外商!獵頭告訴你:不要盲目想進外商的4個理由 - 獵頭職場真相觀察
職涯規劃,獵人頭,職場關係, 江湖人稱S姐,獵頭真相,人事薪水
獵頭職場真相觀察 | 江湖人稱S姐
1071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071,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bridge,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vertical_menu_enabled,qode-title-hidden,qode_grid_1300,side_area_uncovered_from_content,qode-content-sidebar-responsive,columns-3,qode-theme-ver-10.0,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2,vc_responsive

台商給的獎金大勝外商!獵頭告訴你:不要盲目想進外商的4個理由

小劉是財金研究所畢業,進入台商科技公司工作,擔任行銷,做了一年多後覺得薪水不夠高,決定轉換業務職,到了台商金融公司,做了4、5年消金業務後,發現職位升不上去,公司的老鳥卡著主管職,加上能有學習成長的工作內容及經驗值已經到了天花板,越工作越覺得倦怠,於是尋求獵頭協助規劃職涯。

「我覺得外商的薪資比較高。」

「我現在升不上去,想看其他的機會」

「想要更有國際觀、外商角度看工作內容」

一般普遍的迷思是:到外商公司後一切就會改善。

一般人看工作機會當然希望符合所有心中期望,但事實上,很多人離開一間公司不全都是因為生涯規劃,而是有以下各種因素,一個成熟的工作者在選擇時必須清楚列出以下排序,前三名的選項納入考慮,其他因素可以放掉,也許會知道自己該不該離職,或內部轉調,或真的必須換個環境。

1.希望的公司環境文化(氣氛,硬體環境裝潢)

2.主管風格(彈性/嚴謹/放任)

3.部門人數大小(部門規模影響被重視程度)

4.產品可行性

5.部門/公司可以給的資源/預算

6.實際工作內容

7.職位發展性(職責發揮空間可往上爬或固定輪調)

8.產業或產品是否在趨勢上

9.出差頻率 (每月多次或半年一次等)

10.客戶群(既有客戶群或需要重新建立)

11.加班文化(常態或非常態)

12.非薪資現金上的其他福利

13.薪資及獎金給予方式

14.公司是否有系統訓練

15.工作地點通勤時間

16.個人人格特質是否能符合工作要求

17.公司流動率高低

18.公司或部門發展藍圖清晰或模糊

19.算命說可不可以(這樣的案例不只一次)

20.家人支不支持(爸媽/另一半/陪小孩時間)

這些總和才是人加入一家公司的實際動機,而不是單純只有看公司品牌,是不是外商。

有些人甚至因為擔心外商月薪太高,自己沒辦法節制存不了錢,決定選台商一年只領一次獎金的。

也有人為了學到目標設定的經驗值,而選擇超低薪加入一間台灣新創公司的。

上面的20種判斷理由個別交集起來是可以有1140種加入公司動機的。沒有好或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排序以後,你就知道,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第一,主管職是主要首選嗎?大家都知道外商組織相對扁平,一樣要熬等到主管離職你才上的去,但也可能不告知直接找空降。

第二,外商給薪方式通常月薪較高,福利較好,但獎金較少,有些時候搞不好台商的獎金大勝,尤其是金融業、車廠、傳統產業。

第三,看似可以用國際角度看工作機會,但事實上很多外商在台灣已經「在台化」,做的是台灣生意,搞不好說台語還比英文的時間多。

第四,對於下一份機會規劃大約幾年?在外商跟台商兩者比起來,其實要撤資外商比較容易,所以相對遭裁員機率較高。

獵頭觀察,有人會把期望講得太滿,又或者是一開始說什麼都可以看,直到機會來了就開始嫌東嫌西,所以在開始有職涯倦怠時,可以試著理性的列出來以上期望加入公司的畫面並排序,試著這樣在選擇公司時比較不會就單一兩三點因素而加入後發現不符合期望而離職,影響履歷穩定性。

事實上,很多有走向「國際」發展的台商,不管產業,才是讓你有機會在「總部」參與決策,或是派外出差,直到訓練出當地的一批主管為止。就像外商品牌來台灣,其實說實話大多數決策權還是以總部為主一樣。舉例:餐飲業、紡織業、物流業、代工業,各類新創,台灣科技品牌等不都是這樣把員工直接外派出去一年兩年?

「走向國際化的台商」也許是一條很棒的管道,除了有國際視野外,也有企業總部視野。另外一種是在外商內部輪調而派出國的,這就是另一塊同事間暗地廝殺的專業了。

不需要盲從跟著飛出國打工,或是選擇了一個無法幫履歷加分的工作。

 

 

2016.08.01刊登於商周.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