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權、利」你怎麼排序?我本來把「利」放最前面,直到我知道... - 獵頭職場真相觀察
職涯規劃,獵人頭,職場關係, 江湖人稱S姐,獵頭真相,人事薪水
獵頭職場真相觀察 | 江湖人稱S姐
1120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120,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bridge,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vertical_menu_enabled,qode-title-hidden,qode_grid_1300,side_area_uncovered_from_content,qode-content-sidebar-responsive,columns-3,qode-theme-ver-10.0,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2,vc_responsive

「名、權、利」你怎麼排序?我本來把「利」放最前面,直到我知道…

前陣子在車上跟朋友聊天,他問了我一句:「名權利,你怎麼排序?這個決定你的心態。」

可能因為我已經出社會一陣子,有在投資,所以心裡雖然認為利重要,但這樣也許太膚淺;但名似乎又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有名」不見得能生存,人還是要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不假思索我回答了權,利,名。

同樣的問題我跑去問了二十幾個工作者,共同的回答都是「利、權、名」或是各種排序,但幾乎都以利為優先,家裡不缺錢才會把利放最後。再來,我問了十幾個創業家,初始創業者會說「利」為主,創業有點經驗的人幾乎都回答:名,權,利。

這些答案讓我陷入反思,我最認同的是先有名,才能有權,才能真正有利。

初始創業者說:要先獲利,餵飽肚子,才能去想下一步該怎麼做。

創業一陣子的人說:沒有名氣無法長存,沒有影響力,賺錢只是暫時,必須把利放最後。而有名的人無實質的權,事實上不會有真正的利。

名不代表要讓大家都知道,而是給別人的形象,或是有一群願意支持你的人。

權不代表要能控制別人,而是有影響力,能夠自律且幫助別人。

利不是單純的薪資或其他投資收入,是累積,各種主動上門機會而且持續不斷,不一定是大財但絕對是個人可以滿足的數字。

舉個例子:

兩位不同的實習生,一位只專注在把事情做好,時間到領薪水,在公司不建立其他相關人脈,只認為實習結束就要去做其他事情享樂;比上另外一位專注在把事情做對做好,不管未來是否會繼續在此公司服務,願意多花時間加班,且積極認識部門同事討論工作內容。兩者相比,一位利益導向,另一位注重個人發展。實習一年過後就會有相對差異,未來職場上評價就不相同。

再舉個例子:

兩位業務主管,一位只擔心如何在截止日前達到業績目標而給底下員工壓力進而可能影響客戶評價或員工滿意度,另一位主管親力親為希望員工跟客戶一起成長,業績也許不是第一名,但長期非常穩定。一位把利益為優先,另一位則把品牌為優先。兩者經過幾年後來看,也會出現明顯差異。

再來想想,其實各種創業也是。如果只想到錢或太數字導向就無法體會過程,忘記市場才是老師,比較有可能只賺到快錢,名聲及影響力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以獵頭產業來看也是,在台灣有超過500家的獵頭公司,但比較為人所知,客戶與求職者會主動上門的公司與顧問是少數,這也是在經過幾年的獵頭經驗後我才學習到的。

你是那位Emily嗎?還是在職場上有一群人記得你的名字,你的背景你的能力?

就像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一樣,女主角本名叫做Andrea,綽號是Andy,但在公司卻被稱呼為Emily,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稱呼為Emily,反正只要能將事情執行好就好。或者說,你喜歡聽朋友分享別人開了一家餐廳,一間咖啡店,一間民宿,參加一個比賽等請你幫忙捧場按讚,以利益為前提;還是喜歡聽朋友分享這間店的名字,有如何的特色,什麼東西必點,多久之前要預約?

在職場上,在創業的路上,在個人及公司品牌的建立上,怎麼看待事物的心態非常重要。這是可以有爭議性且有不同面向的思維,隨著2017年開始,在名跟權跟利之價值上,必須重新思考定位,確保思想跟行為一致並養成習慣,提供讓大家一起反思。

 

 

2017.01.09刊登於商周.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