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跟別人比輸贏嗎? 未來的世界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動機" 差距 - 獵頭職場真相觀察
未來的世界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動機" 差距
平均值
876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876,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bridge,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vertical_menu_enabled,qode-title-hidden,qode_grid_1300,side_area_uncovered_from_content,qode-content-sidebar-responsive,columns-3,qode-theme-ver-10.0,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2,vc_responsive

還在跟別人比輸贏嗎? 未來的世界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動機” 差距

這是第一本正式推薦序的書:)  2017年好心情:)繼續加油!!!!!!!!這本書在粉絲團會有贈書活動喔!!!  🙂

 

一到十分,你給這個人/這件事/這個產品幾分?

在過去社會裡,多數人在詢問他人判斷事物/績效的標準就是及格/不及格,判斷條件從單一執行/效率層面到多維度層面至全方位360績效評估法則的演進,如果在平均值以上似乎較能被接受,平均值以下就必須進入觀察,這在企業,學校教育,個人感情甚至家庭教育都有可能發生,似乎永遠有辦法標準化評估並分類。身為獵人頭顧問的角度,替企業解決如何適才適所議題,部門中不能都是A咖,必須有不同等級或專業的人組合起來才可能和諧。而這本書定義了不同的評估標準,讓我對於企業用人與求職者之間的矛盾關係有了新的想法。

 

在企業端,上位者/公司高層總把人頭數字化,玩組織遊戲以及分析遊戲。這個部門需要多少人,這個單位創造出的價值或是替公司能節省的成本為考量,越標準化的流程越能保證品質。如果此產品不賺錢就裁員或是將此單位流放邊疆等著被收購拿一筆,如果組織因為員工滿意度不高有流動率,就只是補人數或乾脆遇缺不補,說到底就是數字遊戲。在過去工業化社會裡也許可行,績效決定薪資或獎金漲幅,所以工作者也樂得藉由工作表現爭取更高的薪水,導致長久下來組織為了利益而不惜產生衝突或鬥爭。

反觀,這和個體員工的成長是上下矛盾的,員工需要被認同,需要被知道他是誰,能貢獻甚麼,隨著資訊取得普遍,個人意識成長,更多人開始認知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很多值得追尋的事物與興趣,渴望改變,甚至積極參與教育改革,認為知識及資本不再是由上位者控制,而是個體力量結合並威脅既有體制。

所以近十年各種新創公司崛起並快速擴張原來有脈絡可循,將員工視為資產,以人為核心而非產品為核心,從個體中發現璞玉,並予以彈性空間任其發揮,甚至免費訓練員工,這讓這些大型企業在近五年受到極大衝擊而必須回過頭來重新檢視員工價值。而這些力量不是單一事件,是大量個體意識集合。

「above average」的圖片搜尋結果

拋棄舊有思維比接受新思維難多了,科技的進步及個人意識崛起,依照個人職能來執行最合適的事務並有各種新興職位是下一步人才發展關鍵。未來的教育路徑會和現在的上下課,午休,課後進修等的模式有所差別,學習沒有年齡差距,15歲的小孩和40歲的學生進修同一門專業;工作也許會和現在的一到五打卡上下班,和同事在一個辦公室共事方式有所差距,同事來自世界各地而且虛擬實境,甚至可能彈性選擇工時。相信企業與個體專注於各自強項並協同合作是有可能發生的。

 

個體都應該跳脫系統及體制思維,因為一旦適應了,就會接受一切的不合理。個體在未來被定義擁有多種角色及特質,而不是過去的一張名片或單一行為定義價值。可能白天是行銷主管,其他時間是個好媽媽,是個鋼琴老師,是個到處旅行的背包客。

 

本書透過大量案例及分析研究重新定義過去所謂的「平均值」,帶你了解過去的符合平均值以上條件的武斷篩選方法早已不存在,透過了解個體各種層面的參差性找出個人潛能,拒絕盲目追求大眾要求的平均值之上,學校應該教育倫理而非知識,社會應該教育生存及挖掘潛能。個體創造機會的時代已經來臨,值得仔細閱讀,了解歷史脈絡及演進,進而找出個人方向與目標。

 

看完書最大的感想用一句話做總結: 我們一直以為未來貧富差距會更大,但其實這已經是事實。

動機差距才是和別人真正不一樣的開始,每年期許跟自己不一樣的人,Growth mindset, 選擇對的環境,才是人跟人之間差距拉大的開始,2017年選擇怎麼過,就決定了一整年或未來三年和別人不同的平均值。下一篇會分享2017年我怎麼做目標設定的,希望會幫助到大家兒,相信過年前設完過年後執行,真的會開始不一樣喔!!川普都上任了認真點!!